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

当前位置:重庆合纵律师事务所 > 死刑辩护 > 罪名解析 > 

长江日报:人贩死刑 朋友圈在改变公共讨论

时间:2017-02-23 16:22点击:19次
  

  昨日,广大网友手机被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

  话题瞬间被引爆,参与讨论者众多,蔚为壮观。但人们谈兴正浓之时,有细心网友突然揭露,发起者原来另有目的:这条消息传播的同时,附有一个推广链接,此链接会跳转到某婚恋网站的注册页面。也就是说,死刑之争,始于商业策划。

  人贩死刑与否,归根结底是伪命题。刑法规定明白无误,如无启动修法程序,没有讨论的必要。但讨论本身已成“大事件”,人口拐卖再次成为热点话题。话题虽由商业策划引发,但人们讨论人贩、死刑、拐卖时神色冷峻,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在参加一个商业活动,看似矛盾。

  传统媒介时代,甚至新媒体时代到来前,这种现象不可思议。曾经,公共兴致与消费、娱乐诉求往往“授受不亲”,但今天,在朋友圈的世界里,商业策划可以组织起公共话题,公益可能出自商业营销,而且互不打扰。也许不得不承认,理论经典中的公域、私域之分在消解,我们面临新的游戏。

  人们已有太多“是中国人就转”的经历,也分不清哪些是热血,哪些是在赚流量,但也许没有谁真的在乎。一个话题引起了兴趣,有人就自然地参与讨论,无需想得太多,毕竟,网络表达实在太方便。有的讨论,起初就是无聊八卦,但当一个人据理力争之时,慢慢会有意识地组织逻辑,学会讲讲大道理,不免就产生一些严肃的想法,一个话题不知不觉变得高大上,甚至变为公共辩题。

  也有数不清的公益、慈善在网络“病毒式营销”中获得成功,正如不久前的“冰桶挑战”,严肃趣味和娱乐精神已经难分彼此。没有目标框架、课题报告,只有灵光一现的想法,但一个慈善创意轻易就产生了蝴蝶效应,带动全球互动。公共生活,可能变成了一种社交方式,活跃、热闹,朋友圈的闲谈之中也有全球大事。

  “人贩死刑”讨论的策划,可能没有预料到如此影响。在手机中抛出一个话题,可能再也无法预知其走向。结局无法预料,意义变得开放,这将是常态。在朋友圈的世界里,我们已经无法掌控自己语言的意图。接力棒传了下去,游戏便交给了别人,游戏规则如同有了自己的生命,我们都猜不透它的下一秒会变成什么模样。

  讨论人贩该不该死,有人情绪发作,有人理性分析,但人们所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奔着法律话题而去,这是公共讨论。发起者呢?他们未必关心人贩的命运,甚至可能未必关心那些父母的命运,他们在意流量、点击率,这是商业策划。现在,两套毫不相干的逻辑走到了一起,互融共生,这就是手机的世界,一个我们必须重新认识、适应的世界。

常见罪名

  1. 食品卫生罪
  2. 贪污罪
  3. 诈骗罪
  4. 赌博罪
  5. 走私毒品罪
  6. 受贿罪
  7. 洗钱罪
  8. 强奸罪
  9. 贩卖毒品罪
  10. 单位受贿罪
  11. 合同诈骗罪
  12. 聚众斗殴罪
  13. 强迫他人吸毒
  14. 滥用职权罪
  15. 组织卖淫罪
  16. 集资诈骗罪
  17. 容留他人吸毒
  18. 非法经营罪
  19. 挪用公款罪
  20. 故意杀人罪
  21.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
  22. 信用保险诈骗罪
  23. 传播淫秽物品罪
  24. 私分国有资产罪
  25. 运输毒品罪
  26. 渎职罪
  27. 销赃罪
  28. 买卖制毒罪
  29. 偷税罪
  30. 非法持有毒品
  31. 行贿罪
  32. 逃汇罪
  33. 放火罪
  34. 单位行贿罪
  35. 走私制毒物品
  36. 黑社会性质
  37. 虚假广告罪
  38. 玩忽职守罪
  39. 假冒伪劣罪
  40. 假冒商标罪
  41.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42. 徇私枉法罪
  43. 集资诈骗罪
  44. 背叛国家罪
  45. 隐瞒境外存款罪
  46. 损害商业信誉罪
  47. 故意毁坏财物罪
X 关闭